企业信息化建设
电子商务服务平台
 
当前位置: 91信息网 » 资讯 » 商业评论 » 管理者对于什么比较惧怕

管理者对于什么比较惧怕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3-05-06  浏览次数:168
     管理者和员工一样,他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也会碰到很多问题,不是每个管理工作都是很轻松的事情.管理人员也有他们的弊端,他们也有怕的一些事情.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要接触这类人群,所以相对比较了解.
 
    之前有位朋友,他和我说他在管理方面碰到点问题,想和我商量下.由于自己的管理方式,让手下几位副管理者产生了不好的情绪,而且对于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,甚至态度恶劣,这样的情况让他很难在公司呆着,而他却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.
 
    问了几个问题,得到如下基本事实:
 
    第一,长期以来,他本人如果不在公司办公,是不需要告诉其他人的。不仅不需要,他甚至还有意为之,认为一把手的行程自有神秘之处,而且,他在外时,经常不接听或者回复公司其他人的电话、短信。
 
    第二,过去一年来,他从未在非正式场合与他的班子成员有任何一对一的深度交谈。
 
    第三,他的班子成员中,除了一位新招聘的同龄人之外,其他人的年龄都比他年长十岁以上。
 
    第四,他是在前一年由公司董事长火线提拔的。
 
    第五,他这次召集的会议是一个临时的事务性碰头会。
 
    第六,他在这个惹事儿的电话中没有询问对方“在做什么”或者“是否方便”,而是直接问“你在哪儿呢”?
 
    第七,当我反问他,你认为这个冲突中谁是最关键的人时,他说:不在场那个。
 
    呜呼!“眼里没人”和“目中无人”不一样。目中无人是说此人狂妄,而眼里没人的原因未必是因为狂妄,而是——缺心眼儿。真的,很多管理者都缺少那双能看到人性的眼睛,用技术化的风格来说,就是功能配置不全。
 
    就上述这位80后总经理来说,我听完他的委屈,心里最强烈的想法是:这公司董事长挺“二”的。把一个看似有前途的年轻人扔到角斗场,却不教给他角斗的技术,这无异于让他去送死。
 
    问题是,公司和角斗场还有不同:这种“二了吧唧”的人事安排,不仅会毁掉年轻人本身,还会让其他“老资格”陷入无休止的因不服气而引发的出离愤怒之氛围中,最终毁了整个团队。
 
    在相同的信息量面前,人们所能做出的决策是非常相近的。上帝之所以万能,是因为他俯视众生掌握一切信息。因此,一旦切断与“人”这个最强大信息发射塔之间的交互联系,管理者必然自动屏蔽了大量信息,而如果没有信息输入,又与白痴何异?
 
    以上种种,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属于典型的“眼里没人”型管理者。眼里没人,当然心中没数。
 
    我告诉这位总经理这场冲突的原因:一斤“资历尚浅不能服众”的主料,加上长时间“眼里没人缺乏关注”的腌制,并以“严于待人宽以律己”的工作风格作为辅料,用“态度生硬不够尊重”调味,最终迎来这一场情理之中的大火爆炒。
 
    作为一名管理者,最可怕的状态就是:你对于下属的状态一无所知。就好比领军出征上阵杀敌,将军不知道哪员大将思乡心切,不知道哪位下属有可能马失前蹄,不知道哪条防线最为薄弱,甚至不知道背后有没有冷箭。当然,你也不会知道哪个阵形最有杀伤力,因为,一旦你“眼里没人”,那么,你身边的所有人都会自动调成同一个频道,这个有趣的栏目叫做:“偏不告诉你!”
 
    因此,我当时建议这位总经理尽快返回公司正常办公,每消失一分钟,他人的不屑就会增加一分。说到底,死法有很多种,“吓破了胆”是最难看的一种。同时,我请他务必认识到,假装没发生过也是不行的,因为所有人都已经搬着小板凳前排就座,等着看他的善后办法,说不定他在外流浪的这一天里,上至董事长、下至小部长都已经知道了这出年度大戏。
 
    办法很简单,那就是从“眼里没人”强行调整到“以人为本”。所谓以人为本,首先是以人性为本、以人心为本,每一件事都要先行分离出其中的人性人心因素——以人性为本,就是要明白人性中的种种弱点,诸如贪、嗔、痴;以人心为本,就是要明白“人心向善”和“人心都是肉长的”这一基本原理,将心比心,以心交心。以此为基础,从常务副总开始,与每个人单独深度会谈两个小时,不必谈前一天的戏码,就请对方谈谈对公司现状的认识,并给自己提点意见和建议,真诚地发问,充分地倾听。并且,从即日起,每个月,都要开展这样的深度会谈。
 
    到底是聪明人,两天之后,我接到他的短信,只有四个字:“豁然开朗。”
分享与收藏:  资讯搜索  告诉好友  关闭窗口 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:管理者 惧怕 

新闻视频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