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当成一个QQ群的群主,一旦发现某个QQ号码发布违法信息,就将它拉黑出局,这看起来很管用。
可是一个号被拉黑了,还有其他号会发布,而且不断有新的QQ号入群,群主却无法鉴别哪些QQ号码是非法的。更无奈的是,非法QQ号还会通过“私聊”方式从事违法活动,群主该怎么办?《药品安全“黑名单”管理规定(试行)》就存在这个问题,黑名单只能起到宣传、警示的治标作用,不能治本。
假药之所以泛滥成灾,与其作案手法日益隐蔽和多样化有关,往往是假药生产在一处,假药销售在另一处。即便上了“黑名单”,假药违法生产经营者完全可以换个名字、换个地址继续违法。
近日,公安部开展统一收网行动,缴获各类假冒伪劣药品2.05亿片,破案800多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多名,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100多个。这么多都公布在药监部门政务网站上,公众查询起来也不方便。
打击假药,靠公布“黑名单”作用有限,关键是处罚措施一定要跟上。首先是要出重拳,发现一处查封捣毁一处,生产假药害人的企业直接关闭。抓获一批涉案人员,就移送司法机关一批。
最重要的是,药监部门要联合公安等相关部门,力避现行法规与实际执法环境脱节的尴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