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信息化建设
电子商务服务平台
 
当前位置: 91信息网 » 资讯 » IT行业 » 打车app被叫停到底是好是坏

打车app被叫停到底是好是坏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3-05-28  浏览次数:270
 一直以来,打车难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。本想着,嘀嘀打车、摇摇招车等打车软件的应运而生应该或多或少、或轻或重地起到缓解的作用了,但恐怕,无论是开发者还是司机师傅们,高兴得似乎有些过早了。这不,有关当局的一纸喝令让打车APP的前途蒙上了阴霾,深圳勒令的哥删除手机打车软件消息的传出再让开发者们一筹莫展。
 
据《南方都市报》报道,近日,一份抬头、署名均为“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客运交通管理局”的《关于加强手机召车软件监管的通知》中要求,各企业“立即开展自查自纠,全面排查驾驶员队伍,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,不得继续使用。如果有继续安装使用的,将按不诚信经营记入驾驶员档案,并列入量化考评。”
 
该文件明确规定,下一步市客运管理局还将联合执法支队进行专项整治,如果发现有驾驶员继续使用手机软件议价或者调课,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处理,企业管理不力也将予以行业通报批评。
 
无疑,这份落款为2013年4月28日,署名为“客运管理局”的文件瞬间戳破了投入大量激情和热情的APP开发者们的梦想泡沫,打车软件因何被叫停?到底该不该被卸载?它的出现“造福”了谁?未来将何去何从?”一时间,关于打车软件的讨论和争议蔓延开来……
 
“造福”了谁?打车软件的“盛世一景”
“以前是通过排队等着打车,现在通过Uber等服务,只需用手机发一条打车请求,一辆车就会开到你面前。”事实上,早在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发布的 2012互联网趋势报告中,她就曾说过有关打车方式的变革。当这一服务开始面向大众用户群后,可帮出租车增加两倍收入。
 
转身定睛国内市场,不知从何时起,打车软件亦悄然出现在身边每一位朋友的手机里。
 
去年3月,摇摇招车iOS版上线;9月,嘀嘀打车上线;10月,快的打车上线,再加上易到用车、打车小秘、百米打车……据了解,目前国内打车应用至少在20款以上。于是,浩浩荡荡杀到司机师傅集中吃饭的服务区,“蹲点”的哥聚集地,给他们送小礼品、送成箱的矿泉水,各种接地气的推广手段齐活上阵,功夫不负有心人,打车软件爆红的速度亦可谓势如破竹。
 
 
 
据不完全数据统计,以北京为例,共有6.7万辆出租车,而出租车司机使用嘀嘀打车的数量已经增至1.1万人,截止至今年3月,嘀嘀打车下载量达54.7万人,且每天以上万的数字在增长。
 
快的打车,作为国内第一家有加小费功能的打车应用,在上海的覆盖率已达65%,截止目前,快的打车的司机总数达10万左右,乘客数突破50万,每日订单量有5万左右。
 
此外,有消息称,嘀嘀打车已获腾讯1000万美元的投资,易到用车从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获得了超过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,快的打车也在今年4月获得了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。
 
对于打车APP行业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喜出望外的消息,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对改变传统行业的巨大潜力。乘客不用在大街上苦等出租车、不再为打不着车犯难、不再为被拒载而心生怨气,它的出现究竟带来了哪些好处?
 
“它为司机和乘客都带来了便利、提高了打车的效率、减少了出租车的空车比例(北京出租车空驶率达 40% 左右)、节省了出租车耗油、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……总之,它填补了各地区电召平台的空白。”弄堂里的邻居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。
 
司机师傅们说,降低空驶率增加个人收入的同时,还可根据软件开启情况和接单数得到奖励,何乐而不为?他们中,有的师傅的手机里甚至装有五六个打车软件。
 
而在乘客们看来,打车软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,高峰时段比较方便且能通过“竞价”提高订车成功率。
 
至于软件开发者,目前虽无明确的盈利模式,相反正处于“烧钱”的阶段,但眼看着客户越来越多,“抢”客户亦抢得不亦乐乎。
 
只是,在上述皆大欢喜的表象背后,现实似乎远没想象中那般乐观。对于软件开发者而言,除了要面对自身经营上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及竞争对手的挖客户,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“敌人”——亦即挡在最前面的那道“政策壁垒”。
分享与收藏:  资讯搜索  告诉好友  关闭窗口 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:app 打车 叫停 

新闻视频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最新文章